谋求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形象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成为当今世界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平共处,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典范。
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同志就这样憧憬:“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上个世纪50年代,他又这样憧憬:“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这样憧憬:“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他还说:“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这样憧憬:“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富强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基本国策”,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在国际上树立维护和平和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形象,树立和平发展、友好合作的形象。
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这样憧憬:“人类的发展进步,民族的繁荣富强,应该也只有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之所以如此酷爱和平,之所以始终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归根到底,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爱好和平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还多次强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族侵略之苦。从鸦片战争起,先后欺侮过中国的列强就有十几个,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深知和平之宝贵。我们绝不会把自己曾经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的苦难加之于人。第二,维护和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邓小平同志强调:“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看来,当今世界主张和平和谐的,不一定都是社会主义者,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损害别国主权,搞霸权主义,既损害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又损害本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一再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越发展,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发展起来、发达起来、富强起来了,也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 第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集中精力搞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今后长期的根本任务。中国需要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需要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还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既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施芝鸿)